文/张欣欣
在中国商贸行业的数字化浪潮中,李夏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她是渭南佰润商贸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运营总经理,也是推动传统经销模式迈向数据驱动营销的重要实践者。十余年来,她不仅完成了企业自身的转型,还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智慧营销系统,为行业探索出新的思路与路径。
从渠道博弈到数据驱动
早年,渭南佰润和大多数传统商贸企业一样,依赖“渠道铺货、压库走量”的模式,市场判断更多依靠经验与人脉。然而,电商渠道的快速崛起很快打破了这一逻辑。2013年前后,渭南佰润在一次大规模促销中遭遇失利,而线上同类产品却因精准投放而热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那是李夏坚定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
她敏锐地意识到——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渠道数量的比拼,而是对数据理解与应用的较量。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她并没有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探索,而是积极与学术机构保持交流。2022年至2024年,李夏受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邀请,主持了多个重点课题的研究,包括《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智慧化管理转型升级策略研究》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运营与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这些研究不仅让她在理论层面深化了对数字化转型规律的理解,也为后续系统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十年研发:从被动探索到自主闭环
在转型初期,李夏尝试过引进国外的数字营销系统。但随着应用推进,问题逐渐暴露:模型过于简化,难以覆盖中国消费场景的复杂性;在数据合规与本土政策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适应。
与其依赖“水土不服”的工具,不如打造符合本土市场逻辑的系统。2015年开始,李夏带队将企业利润的三成投入研发,自己则频繁出现在渠道与门店一线,梳理数字化营销的真实痛点。
在这一过程中,她不仅走访了数十家上下游企业,还系统性学习了国内外的前沿课程,并结合自身实践,逐步勾勒出一套完整的研发思路。她发现行业的难点并非缺乏数据,而是缺乏对数据的理解和可落地的转化路径。
她提出一个原则——“数字化不是炫技,而是解决问题”。研发工作也正是在这种务实思路下不断推进。
随着研发逐渐走向成熟,李夏凭借部分核心成果率先获得业内与国家层面的认可。2024年7月,她主导的项目《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智慧营销策略生成系统与方法》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同年6月至9月,她还受邀担任“快消品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案例竞赛”的评审专家。这些成果让她在系统尚未全面推出之前,就已确立了数字化营销领域的权威地位。
2025:十个系统的集中落地与商业应用
十年磨砺,终于迎来集中爆发。2025年2月27日,她的又一核心成果“面向多渠道触达的个性化内容投放优化引擎”再次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为即将发布的系统群赢得了权威背书。
同年4月,李夏一次性推出十个智慧营销系统,涵盖客户画像、精准推送、预算管理、电商整合等多个维度。这些系统不仅获得了软件著作权认证,还在渭南佰润内部应用中显著提升了复购率,并逐步走向对外授权。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这十个系统并非孤立的功能集合,而是形成了一个闭环:从用户触达、广告投放,到预算管控与效果反馈,构建了一个真正以业务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生态。
获得授权的企业所使用的也并非单一模块,而是李夏为其精心设计与配套的完整系统群。她坚持要求这些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完整应用系统群,以确保闭环的有效性和可复制性。
例如,北京奇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新媒体与内容营销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本身拥有庞大的达人矩阵和丰富的流量资源。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选择引入李夏的“智慧营销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智慧营销客户画像与精准营销平台”和“智慧营销广告投放与效果追踪系统”,以解决跨渠道投放的精细化管理与数据反馈问题。李夏的系统让奇光在广告效果评估与复盘上更加精准,大幅提升了内容营销的ROI。
正是这种能够赢得头部企业青睐的体系化与落地性,使这些案例逐渐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
从企业家到行业推动者
凭借这些探索,李夏不仅让渭南佰润跻身西北区域领先的商贸企业,还逐渐树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权威声誉。她的智慧营销系统相继被头部企业采用并验证成效,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她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企业经营者,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声音,成为业内公认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者。
李夏的经历,折射出传统商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轨迹。她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推出了十个系统,更在于通过持续探索,证明了数据驱动是行业升级的必然方向。在她的带领下,渭南佰润已经成为行业的创新样板,而她本人,也成为数字化营销浪潮中不可忽视的推动者。